提起思修课,你会想到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不少人眼中,漫长的上课时光、考前划重点时忽然爆满的课堂便是听到这长长书名后的第一反应?/P>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思修课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思修课就成了我每周最期待的课程,每次都有新的疑惑被解答、新的思想被激活、新的技能被‘get’,特别享受这种‘脑洞’大开的感觉。”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大一的本科生在上完邱吉教授讲授的思修课后发来的短信?/P>
这是一个怎样的课堂?为什么这门“大课”受到如此“追捧”?
“思修课是让人快乐的课?/STRONG>
“别?我是思修课”是人民大学推出的思修课微博、微信公众号,图标是一张大大的笑脸,推送的文章是老师的心得小品、学术普及和同学们的心灵感悟?/P>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孙艳说:“原来思修课也是一门能让人忍不住微笑的课程,是让人快乐的课程。?/P>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修课教师王易告诉记者,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传播思想、吸引学生关注,这种尝试在全国还是第一次?/P>
思修课助教张智说:“很多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有先入为主的认识,认为大学思修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样,以背诵为主。因此,我们的老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总是力求有新意,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P>
王易说:“思修课和大学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打好理论基础,还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论。?/P>
于是,在这里,思修课从“远处的殿堂”上被请了下来,真正走入了学生中间。学生们排演小品、辩论、演讲,还组成各种学习小组,并给学习小组起了很有趣的名字,“思想自由奔放”的就叫“思奔小组”?/P>
上学期,在“别?我是思修课”的微博上,开展了三个活动:“爱国随手拍”“道德那些事”和“这就是幸福”。学生们拍照片、发微博都是作业内容,于是,同学们兴趣高涨,不断刷新微博的点击量?/P>
之所以把深奥理论融入新技术,张智这样解释:“很?0后甚?5后的学生离不开微信微博,这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与其告诉大家上课关掉手机或者把手机上交,不如把大家的吸引力吸引过来,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符合他们的语言,用他们愿意听的话讲述这门科学。?/P>
深究“大道理”,力拨“思想霾?/STRONG>
“实际上同学们愿意听理论,愿意听‘道理’,就看你能不能说服他们。”王易说?/P>
而这其中关于人生、关于信仰的“大道理”,要讲清楚谈何容易。人大思修课的老师们以科研促教学,对“大道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编写《信仰书简》《信仰追问》《因为祖国》《道德书简》等一批深受学生追捧的理论读物?/P>
翻开已经荣获国家通俗理论读物奖的《信仰书简》,关乎信仰的问题扑面而来:什么是科学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来自何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在哪里?这些都是正处在精神世界塑造过程中的莘莘学子内心深处的困惑。在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回信中,老师们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回应和探讨信仰?/P>
而很多道理就是在这师生情理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悄然入脑入心?/P>
除了深入研究“大道理”外,人大的思修课老师们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泛起,许多学生被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所裹挟?/P>
王易说:“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而高校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最活跃的地方。社会思潮能够映衬出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正视社会思潮,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鉴别、甄辨的能力。?/P>
“浸润心田的思修课?/STRONG>
尽管已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很多殊荣,刘建军教授却依然活跃在人民大学思修课教学一线。在刘建军的课堂上,每周3个学时,前两个学时讲理论,后一个学时重互动。诗歌、朗诵、话剧、小品,同学们在一起,讲爱国主义,讲理想信念?/P>
刘建军班上互动小组组长阚磊说:“为了做好互动,我们讨论过、争执过,甚至产生过矛盾,但最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感谢思修课让我们领略到理论的魅力,体会到成长的责任。?/P>
《你的努力,就是国家未来的方向》就是学生在思修课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成长拍摄的一部微电影?/P>
微博、微信、微电影,思修课不再囿于课本、论文、试卷,而是以更新更快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圈子?/P>
于是,很奇妙地出现了反转,运用最新的技术、方法来教授的课程,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很多学生却没有用电脑,而是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画地手写。很多同学也许把这个当作与老师交流的小窗口,学生倾诉,老师解答?/P>
就像他们的微博微信名称一样“别?我是思修课”,课程给同学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想起来就要微笑”。而人大思修课老师们认为,这发自内心的、浸润心田的微笑是最可宝贵的?/P>